由齊柏林執導的《看見台灣》寫下紀錄片票房奇蹟,幕後推手「牽猴子整合行銷公司」功不可沒,該公司自2011成立開始就大膽接下紀錄片發行,也讓《看見台灣》自己找上門,總監王師當初聽到9000萬高成本,又是空拍談環境,已先對齊柏林打預防針,票房恐難超過千萬,但王師並未因題材而放棄行銷,因為他相信只要內容能引起大眾共鳴,後續議題的發酵才能證明一部紀錄片價值之所在。
王師回憶起首次看到《看見台灣》是2013年2月28日,大家在假期間仍聚集於辦公室看片,當時只有數個片段,但他深受感動,立刻接下該片行銷發行工作,從那日起,全公司動員投入一年時間,讓台灣人終於「看見台灣」。
「試片時邀請媒體、戲院老闆和意見領袖參與,就發現這部片可能成功!」王師表示該片發行的順利程度遠超乎原本預期,試片後獲得熱烈迴響,一開始就排到50多間電影院上映,寫下紀錄片空前紀錄,王師和公司同仁更陪著齊柏林跑遍全台各大小映前、映後座談,「最高紀錄一天跑4個城市。」
其中,台北自由廣場與高雄小巨蛋兩場大型放映會場面最為浩大,前者是透過群眾募資完成3000多人露天放映,後者在市政府支持下聚集萬人觀影,王師回憶起當時:「高雄市政府還出資讓齊柏林和記者們坐著直升機參加首映!很感謝他們的支持!」
「《看見台灣》已經超越電影娛樂,成為一個社會事件。」王師認為電影能登上數報頭版報導,代表該片對於台灣社會具有一定影響力,電影11月初上映後拿下金馬最佳紀錄片,在政府和眾多企業、學校和個人的支持下,在院線撐到隔年2月15日,最終獲得2.2億這個劇情長片都難以到達的票房高度。
「跑宣傳時只要有時間,他對民眾要求拍照、簽名來者不拒。」王師大讚齊柏林親切熱情的態度,也欣賞他做事的態度:「齊柏林是一個很純粹的人,為了完成一部片,甚至有負債的可能,沒有人告訴他能成功,還是堅持拍下去。」
牽猴子整合行銷公司股東李烈,昨聽聞齊柏林離世的消息也相當震驚,她表示《看見台灣》帶來的不只是票房,或只是提醒大家紀錄片的重要性,「他讓台灣人更貼近看到台灣的美麗與醜陋。」她更把《看見台灣》定位成「歷史上重要作品」。
在《看見台灣》之後,王師繼續帶著團隊為紀錄片奔走,《行者》、《老鷹想飛》到近日的《擬音》,雖然票房遠比不上前者,但王師認為紀錄片的價值很少能在院線放映時就彰顯,「《看見台灣》是個特例,沒有人能複製。」
王師也明言挑選紀錄片的原則,首先是該片是否能透過影像傳達出導演想表達的意念,再來是能和行銷公司對於預期成效達成共識。紀錄片可以透過宣傳的影響力讓該片「黏著」在大家心中,雖然進影廳觀影的門檻較高,一般人可能礙於各種因素無法進戲院捧場,因此更多紀錄片反倒是在下片後的公播、學校放映或座談會上慢慢發酵,「重點是把作品做好,和社會產生互動和對話。」
《延伸閱讀》
最後專訪 齊柏林:下一個我在哪裡?
花蓮直升機墜毀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勘景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