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鈺楨/桃園報導
桃園電影節「十年,再見楊德昌」專題展於桃園光影電影館開展,楊德昌導演昔日工作夥伴導演柯一正、混音師杜篤之、製片余為彥、小野,以及弟子鴻鴻和王維明兩位導演都特別出席。王維明是楊在國立藝術學院的學生,楊過世10年來他思念不斷,時常夢到楊,「我常常覺得楊導還在我身邊影響著我、支持我。」
他的劇情長片《怪我太年輕》目前進入劇本、籌資階段,他說:「可能因為籌拍電影,我不久前才夢到楊導。」他認為楊影響他最深的觀念,是拍電影如同說想說的話,「是很寬廣反應社會的,要讓觀眾有更多啟發。」對於現在許多年輕人沒看過楊的作品,他認為經典電影地位無可取代,所以會與兒子一起看老電影,兒子最喜歡《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也看過《恐怖份子》。
今年適逢楊德昌逝世十周年,「十年,再見楊德昌」專題將放映楊導電影作品,也舉辦靜態展,介紹楊德昌的生平與電影成就。並展出劇照、工作照及其親筆創作的劇本手稿、示意圖、漫畫等。藝術總監吳乙峰導演更率隊專訪余為彥、柯一正、杜篤之、小野、鴻鴻、王維明、陳博文、陳湘琪、魏德聖、姜秀瓊、唐從聖、張震、陳駿霖、陳希聖、虞戡平共15位影人,在展場完整呈獻影人訪談影片,各自回憶他們所認識的楊德昌導演。多位由楊德昌帶入行的年輕導演也將在電影節期間放映他們受楊導拍片態度所影響而初執導筒的作品,包括鴻鴻的《三橘之戀》、王維明的《真實影像》、姜秀瓊的《跳格子》、魏德聖的《七月天》、陳駿霖的《美》等等,余為彥也將在電影節首映他的新作《嫐》。
小野表示自己跟楊德昌經歷吵架到不再往來,一直到楊德昌過世之後才開始看他的電影,所以感嘆過去未曾真正了解楊德昌,這次為了特展,也特地翻箱倒櫃找出所有楊德昌的手稿借給策展團隊。而曾經跟楊德昌「同居」3個月的柯一正,描述當時兩個人共同開發電影故事整天膩在一起,總共創造了21個故事,包括《海灘的一天》。不過他因此還被老婆懷疑與楊是同性戀,被老婆硬押才回家。
桃園電影節選映80部電影,紀錄片與劇情片各半。電影節主題講座:5/20「東西對望:電影中的人民記憶」和5/21「紀錄片中的道德問題」,請上官網報名。桃園電影節電影票可在便利商店年代售票系統及桃園光影電影館購買,影展有線上版手冊,詳細資訊請至2017桃園電影節官網及臉書粉絲頁查詢,影展12日至25日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