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我們通常先看臉。因而掛在臉上的眼鏡,不只比服裝、腕錶及皮鞋來得搶眼,同時還具備突出或柔和臉部線條的效果。不過,男人對它的理解及投資,卻往往不及身上其他配件;墨鏡,又是其中最被輕忽的類型。無論出於實用或風格考量,墨鏡都該是現代男人無可或缺的夥伴。
年輕時,我們總對臉上掛著眼鏡的人,不由自主投以「有色眼光」,舉凡保守、書呆子及不擅長運動,都是常見的刻板印象。等到過了一定歲數,眼鏡反倒成為成熟男人知性及優雅的表徵。當你不願靠化妝品掩蓋浮腫眼袋及疲憊黑眼圈,眼鏡,尤其是墨鏡,便是在不失男人味的前提下,以風格之名,行「美肌」之實的神器。「墨鏡正如眼影;它讓一切看來更青春美麗」,香奈兒(Chanel)的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讓上述一切盡在不言中。
墨鏡是風格化身
相較於光學眼鏡,墨鏡被認為是更強調個性的配件,兩者猶如「親切得不端架子」以及「無法忽視的強勢存在」之風格分水嶺。因而我們很少看到政治人物在重要談話上佩戴墨鏡(雖然他們臉上刻意強調「透明廉潔」的細框或無框眼鏡,有時不過是一場即興演出),舞台上舉手投足都魅力無限的巨星,以及那些無時不刻展現「嘻哈態度」的說唱歌手,才是墨鏡的忠實擁護者。
墨鏡何以憑藉風格形象深植人心,乃至於今日就連尋常路人想要「凹造型」,皆不忘掛上一副墨鏡,還真的得從電影明星講起;他們的銀幕魅力,奠定眼鏡成為廣受大眾歡迎配件之關鍵。接連在1965年的《伊普克雷斯檔案(The Ipcress File)》及隔年的《柏林葬禮(Funeral in Berlin)》,戴上同一副黑色塑膠大方框眼鏡的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不僅刻劃出「旅行者風格(Wayfarer Style)」眼鏡的經典形象,連同自己的倫敦工人階級腔調及講究的紳裝風格,在年輕男性之間掀起一股模仿潮流;戴上那款眼鏡,彷彿便能沾染米高肯恩那副桀傲不馴、冰冷疏離的孤狼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