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林哲熹拚金鐘男配 感謝遇見「應思聰」

林哲熹入行3年即入圍金鐘男配角。盧禕祺攝

27歲的林哲熹今年以《我們與惡的距離》入圍戲劇節目男配角獎,與溫昇豪、洪都拉斯、龍劭華、蔭山征彥入圍同獎項,林哲熹年紀最輕,不過奪獎呼聲頗高。他接受本報專訪,被問到是否有拿獎勝算?笑說端看評審喜歡的風格,「《與惡》在這獎項有3個人入圍,誰得都會開心,畢竟是同一個團隊」。他感謝自己遇見了「應思聰」這個角色,如果重新選擇角色還是選它,他現在還沒想好感言,若有機會上台,希望藉由金鐘盛會好好感謝一路上幫助過他的人。

林哲熹開心入圍,對獎項也有期待。盧禕祺攝

北藝大戲劇系畢業的林哲熹,學以致用成為演員,曾以短片《審判》在海外獲獎,在電影《自畫像》、《樂獄》、《狂徒》、電視劇《奇蹟的女兒》、《遺失的2分之1》都有截然不同演出。出道3年累積10餘部作品,雖不是一夕暴紅,也算不上苦熬多年,不過今年憑著《與惡》出色表演闖出名氣,也遇到一群前輩們分享人生經驗,對年輕演員的他何其幸運。他自己以更努力態度看待這些幸運,也認為幸運不是運氣好,而是每個作品都帶給他不同收穫。

林哲熹對表演十分努力。盧禕祺攝

林哲熹回憶金鐘公布入圍當天爸媽在歐洲旅遊,媽媽從直播中看到他的名字,開心得在飯店裡跳躍。他哥哥是TRASH樂團吉他手頤原,爸媽給予尊重及開明態度,讓林哲熹與哥哥從小就有更多選擇,他一度衝撞體制,覺得念書沒意義,認為「學校教的大部分為了考試而不是知識」,高中時提出休學想法,不過爸媽希望他不要太冒險,最後還是把書念完,「我一直沒有非什麼不可,就看自己怎麼選擇,演員也是,常遇到不可控的事,但可以選擇要或不要」。

林哲熹分享與角色互相影響。盧禕祺攝

金鐘入圍前,林哲熹剛好拍攝新電影,同時也經歷一段低潮期,心思縝密的他在這階段停下來回頭看,累積了許多想法,「現在環境變化大,我不知道努力這件事還被看得那麼重要嗎,對我自己當然重要,但大環境來看,努力這件事反而好像沒那麼重要」。透露自己一直有嚴重失眠問題,一晚上可以醒來7、8次,腦子停不下來,他看過醫生,但不想太依賴抗焦慮症藥物,於是最近跟長輩學佛、靜心、控制呼吸,練習一些讓自己放鬆方法,提醒自己不要太多雜念,「我慢慢接受自己當下狀態,不論開心或不開心」。

林哲熹(右)詮釋思覺失調症,酒醉後問曾沛慈「為什麼是我?」演技大爆發。公視提供

林哲熹在《與惡》飾演的應思聰原本是前景大好的新銳導演,在罹患思覺失調症之後一夕崩塌,誤入幼稚園狹持幼童拍片引發騷動,被迫入院接受治療。一場在療養院用藥後副作用發作,無法控制全身肌肉,艱難開口對家人連說「對不起、對不起,我想回家…」的戲令人揪心。另一場在釣蝦場失控與人起衝突,他藉著酒意對姊姊問出沉痛一句「為什麼是我」?林哲熹認為這場戲表現了應思聰的脆弱,應是獲得評審青睞原因。

林哲熹(左)模仿思覺失調患者的眼神,一度造成兩眼視差的後遺症。公視提供

與應思聰最像地方?林哲熹不假思索地說:「執著吧,應思聰堅持想拍好的電影,拍一直不好,好像整個世界都在跟它對抗,這點跟我很像,通常我想做一件事,我就會想要把它做到極致,這也是我以前會暴衝原因,明明就有更好的可以做,為什麼大家不盡力往更好的靠近,如果我們的目標設定在150分,我們才有機會靠近100分,因為我們永遠都有可以更好的空間和想像,目標設得遠,我們才有機會走得更遠」。

酷帥的表情。盧禕祺攝

林哲熹笑認以前想法直接、個性暴衝、脾氣也不好,「以前在學校排戲,大家都沒有準備好,我就覺得幹嘛浪費時間,我說如果這樣,我們就直接演出見、不用排了,大家傻眼」;他也在課堂上和老師有觀念上歧見產生爭執,「我沒有覺得老師一定對,所以會衝動表達自己意見,當時覺得溝通是希望對方理解我的意思、不是要贏你,以前用的方式不是達到讓對方理解的最好方式,現在會停下來想一下有沒有更好的溝通方式」。以前亂闖、亂暴衝,得罪過的人對他很包容,覺得他「長大了」,他很感謝身邊的人讓他變成更好的自己。

成功塑造應思聰角色。公視提供

對於表演這件事,林哲熹可以完全投入身心與之拚搏。他坦言在拍完電影《狂徒》時,他似乎開竅了,有了一套新的表演方法但不太確定,於是在《與惡》實驗這方法。「開拍前,我的情緒和狀態像雲霄飛車一直上上下下,開拍之後還滿平穩的,因為找到了最觸動我的核心,只要包圍這核心做這角色就好,所以我沒讓自己陷入太深或處於爆炸狀態,反而用更多的同理詮釋這角色」。

他當時因專注力非常集中、沒有雜念,所以上戲時,情緒可以很快的爆發到極端,也可以往下到最深沉,攝影組工作人員當時還好奇問:「你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一喊Action,你可以變另一個人,一卡就馬上回來?」他認為是應思聰這角色可以讓他這樣「實驗」,「如果我陷進去,反而不會幫助表演這角色,會變成只是很多張揚情緒狀態,但沒有心理過程」。他「玩」角色漸漸有了心得,並且愈來愈熟悉,「這也算是我的創作,是演員的小確幸」。

展露燦爛笑容。盧禕祺攝

林哲熹飾演過偏執藝術家、受刑人、混混、憂鬱文青和搬運工人等,演過的角色,住進他的身體裡,他是這樣看待角色的:「每個角色就像朋友,密集相處半年,殺青就像是永遠不會再見這個朋友了,可是相處時的習慣、想法,還是會一直留在心中。」哪個角色最貼近自己?他說,都有某部分的自己,「有時角色也會影響我,比如拍完《遺失的2分之1》,我變成很愛亂開玩笑,以前的我不是這樣,但變成愛開玩笑的自己也沒有不舒服,我覺得我和角色一直在交疊、穿插著」。

陳妤飾演「李大芝」,角色是新聞台助理編輯。公視提供

拍完《與惡》對他最大影響是「感受別人也看見自己」,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現在他遇到很多事懂得換位思考、停下來想各自的難處,「就像男配角獎項每個人都有非常需要得獎的原因,不管誰得,當然我也很希望我得,但誰得都好,都不容易」。重新選擇角色,林哲熹還是想挑戰應思聰,除此之外,最想詮釋陳妤飾演的李大芝,「大芝的角色非常複雜,她背負這身分的原罪,角色有太多面向,很有挑戰性」。

當時拍完《與惡》,殺青後的2天,林哲熹馬上投入《遺失的2分之1》,時隔半年多,體內現在已「洗掉」了應思聰,「畢竟已經歷過幾個角色了,我自己認知上沒有抽不抽離,它是一種狀態,就像一段旅程,去了一個國度或新的環境,角色也是,經歷過之後,看待世界都不太一樣」。

分享拍戲心得。盧禕祺攝

他的眼神帶點邪氣、臉蛋線條剛毅,這3年來大多飾演沉重、甚至被笑虧是「很衰」的角色,未來還想挑戰哪種類型?他笑說:「我也想帥一次!其實沒排斥什麼不演,每個角色都有它挑戰地方,高富帥也有它迷人之處,來的角色雖然都偏沉重,但跨度大,很開心大家對我的想像還滿多面」。

演完《與惡》之後,林哲熹的生活一切如常,他甚至以「超級沒有改變」來形容,「現階段我當然還是工作愈來愈好、被大家認識,這對我來說滿重要」。他坦言被大家認識很開心,但一般觀眾認識他的還是少,以社群流量來說,雖然比他原本增加了很多,「但原本我就少得很離奇,可能我每個作品角色都不太一樣,大家並不會串起來是同一個人,路上也很難有人認出我,因為我和應思聰也長得不太一樣,大家可能知道暴紅的是應思聰,但沒有真的認識林哲熹,所以大家一直說暴紅,其實真的沒有」。

盧禕祺攝

他生活如常,感情也如常,大她幾歲的女友不是圈內人,他低調不願多談。感嘆演員身邊的親人都很辛苦,「我爸媽也常看不到我,那也沒辦法,只能從這模式裡找到平衡」,坦言過程中和女友會有討論、爭執,但表演是他最喜歡做的事,只能多溝通,他淡然地說:「這就要彼此信任和緣份,活著很難,大家都不要太強求,還高興就在一起,不高興就不要勉強,工作上也是這樣,大家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何必多想困擾自己,做好眼前的事就好。」

俏皮一面。盧禕祺攝
林哲熹學美術出身,平時也會花心思拓展時尚潮流與設計的視野。盧禕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