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專訪 齊柏林:下一個我在哪裡?

《看見台灣》不但在台灣獲得高票房,更在世界各地造成轟動,齊柏林自2013年起連跑2年世界宣傳,他笑說曾經安排休士頓3天行,只停留一天進行映後座談,隨即又趕回台灣,經常醒來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期間不停有人詢問是否拍第二集,1年半前終於決定開拍《看見台灣II》,但齊柏林彷彿有預感般,已經想尋找接班人,在專訪時問出一句:「這樣的創作真的很考驗作者的實力和意志力,但下一個齊柏林究竟在哪邊?我也不曉得!」

因長年投入空中拍攝,始料未及的走向專職影像創作一途,齊柏林感嘆:「回不去了!」這條路始終走的孤獨,雖慶幸因無人機的發展,讓更多人投入空拍,但在台灣仍是少數,因此,他設定的《看見台灣II》將紀錄台灣海洋與鄰國海域的關係,從歷史聊到環境,還會談到台灣原住民曾隨著洋流航海南進紐西蘭,就是想激發更多「台灣人血液裡冒險因子」,發揮前人向著海洋冒險犯難的精神,盼有人接續他挑戰紀錄台灣的影像工作!

他也感嘆連自家兒女都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和困擾,曾鼓勵孩子投入他的空拍行列,但都被拒絕,兒子從事穩定的教職,女兒還在唸大四、主要學習繪畫,他也不多加勸說:「像我這樣的創作真的要有很強烈的熱忱!」

《看見台灣II》雖已經開鏡,齊柏林依然忙籌資金,「《看見台灣》觀眾拍手叫好,可是在企業界不見得,他們要求的環保程度更高了,投入要變得更多!」尤其多數製造業都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但如何減少破壞力,這些都要付出代價,他也提到當初日月光廢水排放污染後勁溪因《看見台灣》被關注,最後甚至被要求停工,「現在他們投入更多在做環境衛生,這樣是不是也算是功德一件!」

齊柏林坦言空中攝影拍攝的型態需花費高額經費,牽涉到直升機、昂貴的攝影器材,卻礙於是紀錄片,要從商業電影的角度尋找投資幾乎是不可能,但他依然堅持這條路:「紀錄片是國家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每個紀錄片的導演用不同觀點去關心這塊土地的事物,每個人關心的議題不同,就算紀錄片不一定能得到票房和回收,但他必須要得到支持,讓大家知道紀錄片的重要性。」

當初拍完《看見台灣》仍不清楚會產生什麼影響力,但齊柏林發現,過去台灣人看到河水被污染彷彿習以為常,自從《看見台灣》放映後,大家的環保意識更加提高,看見河水有異樣就會舉報,他也提到現在還是有些商人會抱持僥倖心情放任土地遭受傷害,雖然他拍攝時不會特別去鎖定被污染區,續集仍期盼能繼續觀察到台灣更多面向的美麗與哀愁。

 

後記:

齊柏林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在2天前的《看見台灣2》開鏡記者會後接受專訪時,他仍不時因為現場趕著準時收拾撤場而離席,但他絕不忘誠懇向記者說:「真抱歉,可以讓我先去幫忙收東西嗎?」只見他立刻和工作人員一起搬抬價值2000萬的陀螺儀,接著又趕到場外叮嚀電影公司同仁將各業界送來的花束拍照留念,並且把上面插著的卡片帶走,可見他對於願意支持《看見台灣》系列創作的每個人都相當重視,所有見過他的人都會大讚他的親切與熱情,正如他所說,就是這股「熱情」才能創作出《看見台灣》…
《延伸閱讀》
花蓮直升機墜毀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勘景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