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口「拚場」再現 布袋戲偶、電影跨時空對話

《戲藝情夢》布袋戲演出。(國影提供)

3日於臺中市大肚區金聖公廟口、大東活動中心前廣場有一場不一樣的「跨界」放映──布袋戲加上臺灣老電影。國家電影中心與金宇園掌中劇團合作觀影體驗教育活動,先演出新作《戲藝情夢》布袋戲,接著放映電影《大俠梅花鹿》數位修復版。

此次合作淵源起於金宇園掌中劇團團長其父親原為布袋戲操偶師,後來成了電影放映師,在退休後將手中膠卷捐給國影中心典藏。而團長趙金統希望能夠發揚布袋戲文化,於是將父親「阿肥師」的故事編成一齣布袋戲碼,在多個舞台與場景之間,演出當年經歷,更試圖重現臺灣野台文化。

活動現場雙舞台重現廟口「拚場」。(國影提供)

國家電影中心副執行長陳德齡表示,此次傳統藝術與電影對話的跨界合作,展示早期臺灣廟口前白天演布袋戲、晚上放電影的野台歷史現場,回到阿肥師的故鄉說他的故事,連結在地電影文化的集體記憶。國影中心保存的不只是電影,也會持續透過像這樣與不同領域藝術工作者的合作,展現電影文化資產的影響力。趙金統開心回應自己是臺中大肚在地人,透過中心協助開發了結合電影元素的新創劇本,以及劇場結合電影放映的表演形式,期待帶給觀眾新的布袋戲體驗。

《戲藝情夢》故事描述廟埕的地文化轉變,包含布袋戲、歌仔戲、電影放映之間的興衰,中間還將《龍門客棧》電影的投影融入劇情,不僅呈現當年廟口的「拚場」,其「戲中戲」、布袋戲偶走出戲台、與電影跨時空對望,更是充滿濃濃的後設感。國家電影中心期待藉著不同形式的電影教育,帶領觀眾了解過去的歷史,並提醒電影膠卷與電影文化保存的重要性。

電影《大俠梅花鹿》數位修復版放映。(國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