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理財規劃顧問認證總會(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 Board, FPSB)於全球發起2019年10月2日為世界理財規劃日( World Financial Planning Day, WFPD),並舉辦理財規劃主題「PlanWell2LiveWell」影片競賽,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FPAT)同步響應、於台灣舉辦同主題影片競賽,鼓勵民眾分享生活理財經驗。
前金管會主委、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特聘教授王儷玲受邀提出專業建議,面對台灣社會高齡化趨勢,她認為退休理財規劃應「即早開始」,從年輕時就提前規劃,更能從容應對中老年生活。她表示:「這次研討會正視『退休金不能倚賴政府』觀念,除了政府提供的定額外,為自己多做準備是需要的;必要時尋求退休財務顧問協助,將事半功倍。」
及早開始規劃更從容
王儷玲指出,有些人雖有退休理財觀念,但並不全然正確,即使懂得理財,但實際執行上也可能有落差,因此借用自動導航的機制,例如借助投資基金等理財平台等方式,靈活運用資產。她也建議定時定額扣款,強制自己有固定金額能留在身上。
舉目前台灣老年生活平均狀況來為例,每月所需的基本生活費用2萬至2萬5千元,若希望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每月至少需要3萬至4萬元。進入老年生活之前,理想的狀況是將目前薪資中的6%、一個月至少估算2000元至5000元作為退休理財使用,買保險或是基金都可考慮;以每月收入3萬元的人來說,就可以1800元來購買基金等商品。
退休金須了解自身退休需求、與不足之處,才知道需做多少準備,王儷玲建議退休理財越早開始越好!在25歲至35歲間開始,每月只需5千元投資4-6%的組合裡,到退休年齡時就至少能有600萬的存款。年輕人在工作初期不容易從薪資中撥出部分來做理財投資,但仍可依自己能力拿出小額來做規劃。
此外,除了有恆心的長期儲蓄,也要適時調整資產配置,衡量股票投資報酬與債券投資風險等;同時年金保險、老人醫療與長期醫療照護也都不可忽略。
退休越近 越需考慮風險
王儷玲表示,退休金投資理財可分為「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三大類型,依照投資報酬率不同與退休年齡,應對金額也應隨之而異,以實際金額來看,若選擇報酬率2%的保守型基金投資,每年準備13萬元;若選8%投資率的積極型投資,每年需準備6萬5千元左右。
若起步較晚,就算從40歲開始規劃,也還來得及,「40歲的人離退休仍有20年,扣掉政府勞保與勞退可領到的退休金,就視自身的狀況選擇,用各式報酬率算每年該準備多少退休金額。」若想股票等投資風險較高的金融商品,她建議以「逐年遞減」的方式,逐年降低高風險金融商品的投資比例,否則本金守不住,將失去投資意義;因此越接近退休年齡,建議考慮投資風險較低的基金組合。
找對財務顧問 量身定做理財規劃
退休理財顧問需要相當的專業,王儷玲擔任理事長的「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致力培訓專業顧問。在政大與王儷玲共事的姜漢中,於政大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擔任產學總監,他具有「理財規劃顧問證照」(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CFP®)認證,他提供實際第一步建議:「從知道自己把錢花在哪裡開始!善用記帳APP,能夠助你一目了然地認知自己的支出狀況。」
若對理財毫無概念,王儷玲提醒:「不必慌張,數家銀行都有完備的,最快的捷徑,就是到提供信賴理財諮詢服務的金融機構,找到專業且自己可信任、並能夠依自己切身情形答覆疑問的退休財務顧問,輔助你做出適合自己的退休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