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音樂祭最吸引人? 聽團仔報你知


音樂祭是現在年輕族群休閒娛樂的熱門選項。(春浪音樂節提供)

現在聽團人數越來越多,什麼樣的音樂祭最吸引人?聽團仔們通常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享受音樂祭呢?本報於春浪音樂節上採訪三位聽團朋友,透過他們更了解音樂祭的魅力之處。

 

26歲吳姓工程師喜歡可多元聽團的音樂祭。(林欣儀攝)

聽團資歷一年的他,平時興趣是攝影的他,聽團最重要的便是相機,包包裡經常除了出門必備的手機、行動電源錢包外,若去環境較為貼近大自然的音樂祭,則會帶著野餐墊、露營椅在舞台附近坐著,「會觀察下今天的狀況,再決定要不要去衝撞。」近期越來越多樣的音樂祭,他最喜歡的還是將場域設定在大自然內的音樂祭,「比起山,我更喜歡在海邊的,因為通常交通會方便一點。」在他參加的音樂祭當中,他最喜歡的是「蚵寮漁村小搖滾」。

「蚵寮漁村小搖滾」今在蚵仔寮南邊沙灘熱力開唱,獨立樂團在報廢漁船為背景的舞台上輪番上陣,吸引近萬人朝聖。 (中時資料照/劉宥廷攝)

該音樂活動場域選擇在地漁村,由村內居民舉辦,舞台選擇上十分接地氣,過去曾以廟會常見電子花車以及報廢漁船作為舞台,參與的民眾除了可以前進舞台前方搖滾區外,也可以至附近魚市場享用美食、邊看海邊聽音樂,「聽團應該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除了衝撞之外能夠提供更多元享受音樂方式的音樂祭,會更吸引我」

 

32歲陳小姐自由業,音樂祭對他而言最重要得是與朋友團聚的時光。(林欣儀攝)

從覺醒音樂祭聽起的她,可以算是有點資深的聽團仔,大學時期熱愛金屬團的她,也曾熱衷於「衝撞」,不過她自嘲「我已經過了會想衝撞的年紀。」現在音樂祭之於她就如同同學會、甚至是圍爐般的存在,「現在參加音樂祭,當然音樂很重要,但更多的是和這些聽團的朋友相處的時光。」

在「春浪山線.台中」可以搭建起專屬自己特色風格的秘密基地。(春浪提供)

因此他較常參與結合露營、大自然活動的音樂祭,與三五好友一起請年假、排假相聚,「一開始只有我們幾個人,但後來我們有了另一半、結婚生子,這一團也越來越大。」至於聽團時的標配,「應該是漁夫帽吧,畢竟可以遮陽,而且不化妝也不會被發現,是不是很方便?」

 

23歲林小姐欣賞舞台、場域獨特或具有特別意義的音樂演出。(讀者提供)

高中時期以「這位太太」、「那我懂你意思了」開始漸漸進入獨立樂團圈的他,開始聽現場是因為從主管那邊得到公關票而起,再加上周邊剛好有聽團的朋友因此越陷越深,她表示自己雖然是聽團資歷不深,但也投入不少精神、金錢在這邊,同時他強力大推大家去音樂祭可以帶毛巾,或是直接支持購買音樂祭、樂團周邊毛巾,「(毛巾)除了可以擦汗、擋太陽,還可以拿來甩、應援,而且比起手環跟票券更不容易弄丟,很有紀念價值。」不過他也透露自己有一點點聽團疲乏,她表示雖然近期有很多音樂祭,但不少音樂祭邀請得人、呈現的氛圍都十分相似,「我喜歡比較獨特的舞台。」

拍謝少年曾於中港轉運站演出。(翻攝自拍謝少年臉書粉絲團)

她舉例自己的愛團「拍謝少年」,他們曾在羊肉爐店、保齡球館舉辦過專場,其中她最喜歡的是2018年名為「厝邊倒彈特別場」的演出。那場表演的緣起於TOYOTA 車廠和楊力州導演合作的紀錄短片《青春走傱》,該片以「拍謝少年」異鄉追夢的故事為主軸,因此地點選擇在不少遊子必去的中港轉運站,對於遊子而言獨特的場域,搭配《骨力走傱》歌詞描寫到城市打拼的離鄉青年,找不到適合工作、心中不踏實、不敢在家人面前表現出來的心境,「畢竟很多團寫歌的出發點就是源於生活,直接把表演場域拉到更貼近生活的地方,一定會更能觸動到人心更深處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