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就讀服裝設計系的年輕學子心中,多藏有創立品牌、期盼作品被眾人看見的夢想,但可能苦於缺乏舞臺、歷練等因素而徬徨,故文化部主辦的的「臺北時裝週」,去年起與教育部聯手合作舉行「校際展演」,今年從四所院校、101位學生中挑選出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蔡又軒、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陳韋杉、于淇安及林玥妤等4組「潛力設計新秀」、「人氣潛力設計新秀」則由實踐大學服裝設計與經營管理學系的雙人組設計饒文濤、張喬盈獲得,另實踐大學被評審結合學校跨科系的資源,在系列與舞臺呈現上最有主題性。
其中以「磁線The Magnetism」獲得潛力設計新秀肯定的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的林玥妤表示,「(獲獎前)其實會想往動畫、接案設計師方面的工作。」但對於創立服裝品牌仍保有夢想,故自獲得獎項認可後,她也開始認真思考關於創立品牌的可行性,更直接在12日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這一季我是以磁力線作為創作出發點,要參加下一季的話我可能會想把「磁」的特性展示出來。」
同樣得到獎項肯定後,更確立服裝設計夢的還有同系的陳韋杉,以及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的蔡又軒,其中前者表示原對於自己的設計不大有自信,「(未來進修目標)本來想往織品、布料設計方面前進。」但受到評審肯定後,也開始思考自己是否可以繼續往服裝設計方面前進,而後者則因比賽得到許多人的鼓勵、服裝詢問度也提高,「一直都有想創品牌的夢想,但還有很多現實層面需要考量。」因此也把臺北時裝週這個舞台,作為創立品牌前試水溫的機會,希望能夠藉此得到專業評審、買手、設計師等人的建議,以此作為成長的養分。
每年於臺北時裝週上獲評審團推薦、觀眾票選最高的學生設計師,皆可獲得參與下一季「Young Talent新鮮秀」抑或是「New Breed新生代秀」時裝展演機會,主辦方希望可透過「以戰代訓」的方式培育時尚人才,助新銳設計師們於伸展台上累積鍛鍊實力的機會。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表示,「台灣正前邁入高所得國家的行列,在下一階段應樹立自己的品牌、建立屬於自己的風格。」因此也期待年輕設計師們能成為台灣時代美學的先鋒角色,融入自身成長過程作為創作靈感外,在技術方面也應熟悉傳統技藝與當代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