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學生作品登上米蘭設計周學生聯展 易英謨:設計需強調使用者導向

易雅居藝術空間整合規劃創辦人易英謨(左)與捷克茲林托馬斯巴塔大學國際學生聯展負責人Vladimír Kovarík在米蘭交流。(古明弘攝)
易雅居藝術空間整合規劃創辦人易英謨(左)與捷克茲林托馬斯巴塔大學國際學生聯展負責人Vladimír Kovarík在米蘭交流。(古明弘攝)

米蘭設計周順利落幕,展期吸引世界各地的品牌、代理商、藝術家、設計師和媒體齊聚一堂。事實上,除了主展場、衛星展和會外展,還有學生作品展。由捷克茲林托馬斯巴塔大學(Tomas Bata University in Zlin)主導的國際學生聯展已邁入第3年,今年更是前進米蘭,於設計周以「IDENTITY/識別與認同」為主題,展出捷克、斯洛伐克、葡萄牙和瑞典學生的設計作品,其中也包括來自台灣的北科大,讓台灣的設計力讓更多人看見。

林庭安(右)與泰籍交換學生Nawarut Srisung在北科大助理教授黃銘智指導下,作品「分象」入選在米蘭設計周登場的國際學生聯展。(Nawarut Srisung提供/古明弘台北傳真)
林庭安(左)與泰籍交換學生Nawarut Srisung在北科大助理教授黃銘智指導下,作品「分象」入選在米蘭設計周登場的國際學生聯展。(Nawarut Srisung提供)

易雅居藝術空間整合規劃創辦人易英謨(Angela Yi),同時也是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助理教授,日前參與米蘭設計周時,特別抽空前往看展,並與展覽負責人Vladimír Kovarík交流,對於代表北科大與其他國家學生交流的作品「Sharing Elephant/分象」印象深刻,擁有業界和學界背景的Angela指出,學生在設計時應該以使用者為導向,清楚考量作品的受眾,並在完成後確保是否具備市場需求和通路,否則可能只是空想的「藝術品」。她也表示台灣與捷克的學術交流頻繁,透露這次獲選參展的捷克設計系學生,5月將到她經營的易雅居實習,能跳脫舒適圈並了解產業脈動,對設計系的學生而言相當重要。

代表台泰文化融合的「分象」茶具,外型靈感來自泰國大象。(Nawarut Srisung提供/古明弘台北傳真)
代表台泰文化融合的「分象」茶具,外型靈感來自泰國大象。(Nawarut Srisung提供)

「Sharing Elephant/分象」是一個以大象為意象的茶具組,由北科大泰籍交換學生Nawarut Srisung與林庭安聯手製作,目前於北科大就讀碩士班的Nawarut Srisung表示,這個作品是在大四時耗時4個月完成,她將台灣的喝茶文化與在泰國代表幸運的大象做了完美融合,象鼻和尾巴成了壺嘴和提把,4條象腿成了茶杯,透過中間的承接盤,能將茶飲引流至杯中。藉此意寓人們藉著喝茶交流情感。

「分象」茶具傳遞人們透過喝茶文化聯繫情感的意象,象腿茶杯透過格盤能均勻注入茶飲。(Nawarut Srisung提供/古明弘台北傳真)
「分象」茶具傳遞人們透過喝茶文化聯繫情感的意象,象腿茶杯透過格盤能均勻注入茶飲。(Nawarut Srisung提供)

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助理教授黃銘智為兩位學生的指導老師,他表示「保持原始意象」、「顧及消費者的美感要求」和「滿足工業生產條件」為3大指導原則,不過他也點出參展或是得獎,最可貴的是點燃熱情,不代表往後在職場上一帆風順,除了創意,設計的基本功不能偏廢。

「分象」代表台科大在米蘭設計周期間,與其他國家學生在「IDENTITY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HIBITION」中展出。(Nawarut Srisung提供/古明弘台北傳真)
「分象」代表台科大在米蘭設計周期間,與其他國家學生在「IDENTITY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HIBITION」中展出。(Nawarut Srisung提供)

雖然無法親自前往米蘭,但Nawarut Srisung仍難掩興奮,她說能在台求學期間獲此殊榮,有種「雙重中獎」的感覺,笑說不枉家人資助她出國留學,對於能將台泰文化結合並在設計之都米蘭被看見覺得是莫大的榮幸。

策展人Vít Jakubícek表示入選參展的學生作品都是萬中選一的創意佳作。(古明弘攝)
策展人Vít Jakubícek表示入選參展的學生作品都是萬中選一的創意佳作。(古明弘攝)

「IDENTITY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HIBITION」策展人Vít Jakubícek表示,除了代表北科大的作品,其他國家的學生也在創意和永續環保上下足功夫,例如來自捷克的學生,將難以回收的廢棄滅火器升級改造成外型優美的立燈。他也鼓勵台灣設計系的學生踴躍報名參展,在國際性的平台上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