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熹馬背上感悟心境 今年新課題「進入主流市場」

林哲熹去年在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演出思覺失調症患者應思聰,成功打開知名度,他以往多演出難度極高的難纏人物,為了接下來可能會面對的新角色,特地在年假前赴馬場練習騎馬,同時在馬背上感悟去年的工作心境,期望未來能成為「主流市場的選項」。
 
林哲熹接受初級班騎馬訓練,課程約30分鐘,他坦承一開始有點怕,畢竟歐洲馬很大隻,卻在練習過程中發現騎馬是一項安靜的運動,「人不能太用力,安靜感受牠的肌肉,你順著牠,牠反而會聽你的話,最難的是讓自己安靜。」

他形容自己在騎馬時,盡量讓心情保持平靜,「牠就像海浪,不要對抗牠,是順著牠,我們兩者的力要真空,牠的力不見、我的力不見,硬要讓馬走反而會僵住,就像感情一樣,往往一有裂縫就想要抓住,其實要更放鬆,才能重新找回那個頻率。」

林哲熹資質不錯,一堂課下來就能自主騎馬慢步繞場,還能讓馬煞車、轉彎,接著他到馬廄體驗幫另一匹白馬梳毛,也嘗試清理馬蹄鐵,「我能夠感覺到兩匹馬個性的不同,第一匹應該是教學用的馬,一騎上去牠就在感覺你是不是新手、好不好欺負,如果騎得好牠就會好好配合,第二匹馬感覺就比較有個性、高貴。」

林哲熹騎馬初體驗表現不錯。(粘耿豪攝)
林哲熹到馬廄幫另一批白馬梳毛。(粘耿豪攝)

肯定自己的努力

首次的騎馬體驗,也讓林哲熹對最近的狀態頗有感觸,「我滿有共鳴的,跟工作一樣,當演員想要做些什麼,有時候順著反而會比較舒服。」他每年年末都會回顧一些遺憾的事情,例如沒有到手的好角色,一直想著自己沒演到反而成為心裡的負擔。

前幾年林哲熹的作品不少,有電影《狂徒》、《樂獄》、《愛上卡夫卡》,可惜票房不盡人意,直到戲劇《與惡》才衝出知名度,「去年解決了一些迷惘的事情,現在又有新的課題,就是怎樣被大家認識、如何跳出角色。我現在演的角色比較極端,在主流的圈子比較沒有被考慮,我並沒有覺得自己是主流類型的演員。」

林哲熹實話實說:「我想拍主流電影,有了主流的作品,比較不會被排除在名單外,這是新的課題,我得補足的一塊拼圖。」統整去年的表現,他給自己的年度漢字是「潛」,象徵在海的居中位置,「我感受到一些壓力,同時又有累積東西,在中間等待,等待浮出來或者繼續往下潛,沉澱、等待都好,這個狀態有好有壞。」

「不過我也要給予自己一個肯定,去年滿開心的,有去到台北電影節、金鐘獎。」特別是跟吳慷仁等《與惡》同仁一起站在金鐘獎頒獎典禮台上,林哲熹說:「看著台下的人散開,覺得終於有參與感,算是這個圈子的人了,在台上我就跟慷仁哥說:『哇!原來就是這種感覺。』他回我說:『對啊,你以後就是在追逐這個東西。』」

林哲熹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表現亮眼。(公視提供)

當演員領悟孤獨

聊到演員這個職業,在林哲熹眼裡既自虐又迷人,「拍一部作品,我會把所有精力放在Action開始後,真正痛苦是作品跟作品間的空檔。」他表示,在成為演員之後,工作跟生活分不開,時常感受到自己是孤獨的人,「前陣子拿到演唱會的票,竟不知道能找誰去看。」

當演員要付出的代價不小,林哲熹舉例:「前陣子看一個節目,有位導演說他很感謝演員,演員為作品付出一切,但是所有的人又都能批評演員。」他自認幸運,沒遭受過猛烈批評,卻也能感受到那種壓力存在。

許多演員的休閒娛樂跟工作很難分清,林哲熹說:「演員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用不到的?很難講,我放假的時候會做很多事,不知道是放鬆或者是為工作準備。」就像他練習騎馬,一方面也是想未來能有機會能挑戰古裝劇。

那如果不當演員呢?他又舉例解釋演戲迷人之處,「之前看關於演員的選秀節目,其中一個參賽演員進了8強後被淘汰,就很滿足地對自己說:『沒關係,我已經走到這邊,算不錯了。』他後來在4強賽的畫面,看到另一位演員挑戰演出獨角戲,拿著夜明珠對著鏡頭飆情緒戲,突然感動說好想演、好不想放棄。」

「那就是我現在的感覺。」林哲熹認為演員就是一直不停在尋找更好的角色,沒有終止的一天,每次重新開始後又歸零,拿到機會又想去演,在這樣高壓的生活下,只要無法消化就會內傷,他騎完馬後給出一個不錯的建議:「或許那些壓力大的人能來騎騎馬,接觸大自然,動物是很療癒的。」

喜愛動物的林哲熹,大推騎馬這項運動。(粘耿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