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鐘評審團由資深知名編劇吳洛纓擔任主任委員,她同時亦是戲劇節目類評審之一,巧合今年由她擔任編劇的網路劇作品《深藍與月光》報名參賽迷你劇集獎,雖未入圍,仍被質疑未利益迴避,評審機制惹議。文化部影視局官員今澄清,只要不同組別就沒問題,跨組影響評審沒那麼簡單。
《深藍與月光》由《小資女孩向前衝》幕後班底製作拍攝,劇本由金鐘編劇吳洛纓操刀。劇中男男CP肉體交纏的唯美浪漫畫面,讓《深藍與月光》未演先轟動,在影音平台酷瞧播出後,迅速捧紅劇中4個新銳演員,包括電影《鬥魚》男主角林柏叡、《紅樓夢》12男釵之一陳彥名、「台版徐仁國」王庭勻、鄰家暖男黃庭軒,不過今年未獲得金鐘迷你劇集評審的青睞,空手而歸。
評審有作品報名卻未避嫌,文化部影音局廣電組組長陳淑滿今回應,文化部過往會先詢問受邀的評審有無作品報名,「金鐘獎9個組別約48位評審,這1年內1900多件裡沒有他們的作品很難,我們只能規範到不同組別,比如迷你劇集有作品參賽,但必須避開擔任這類組的評審,這在評審機制中不能算是漏洞,至少這幾年沒發生過有人運作」。
陳淑滿進一步表示,「打不到那組的分數,為何不能當評審,評審有簽切結書,一旦被解聘、除名,也會影響名聲,我相信評審都很愛惜羽毛,他們自己也會有榮譽感;他們要在這4個月時間不能讓人知道擔任評審,要看的作品很多,更要具備專業,標準若訂得愈高,相對是不是主管機關懷疑人性」,她表示外界既然有質疑,今年頒完獎之後會再提出和評審們討論。
吳洛纓則說,她是第1組的評審,但作品報名是第2組的迷你劇集,「文化部說,只要我不同組就沒問題,就流程上來說,評審沒什麼機會去影響別人,我當過3次評審,沒當之前會有種種揣測,當了之後,覺得過程公平,至於未來這評審機制要放多寬多緊是文化部的問題」。
她表示,影視圈就這麼大,認識的人重複性高,沒辦法訂多麼細項標準,「之前1組9個評審,要過半數以上同意才會入圍,最後還要經過討論、辯論、投票,跨組影響評審比較難。評審們在第一次大會上會互相遇到,如果要影響別人,要這麼幹是那個人的事,沒法預防,只要是比賽,就會有這種問題」。
業界對此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文化部做法上大有瑕疵,為何不能訂定高標準,因為即使作品在不同組,也無法掌握個人操守問題,文化部會徵求評審或主委有沒有作品參賽,如果有作品報名,就應該避嫌。參加過金鐘的評審認為,因為評審難找,作品多,吃力不討好,所以文化部邀請評審過程辛苦,所以才會採取寬鬆做法,關鍵在於文化部的評審草案是否要修改。
另一位曾擔任過評審的業界人士表示,評審名單保密,為的就是要避免被人際關係運作,跨組去影響其它評審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但因此之便利,找外面的時間或人情去關說,也不能排除可能生出一些影響力,但也極可能是反作用力,「我比較在意的是,這對迷你劇集組的評審是不公平的」。其實去年就有同樣情況發生,黃健瑋有作品報名迷你劇集組,他自己是戲劇節目組的評審,黃健瑋也非常清楚迷你劇集組有哪些評審,但他的作品後來沒入圍,「迷你劇集組評審考量的只有『作品夠不夠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