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董事長陳郁秀:期許打造鑽石台灣

二二八事件今年屆滿70周年,公視自二月份起推出「多元台灣 傾聽與擁抱」系列節目,橫跨兩岸、日本、德國製作,涵蓋紀錄片、電影到深度報導、新聞、兒少新聞節目等,從不同的故事與角度去感受台灣這個充滿複雜歷史的島嶼,更希望透過不同節目讓在土地生根的人們,從過去走向更好的未來。
公視董事長陳郁秀表示,過去,公視的節目做得非常好,在新的經營團隊上任後,將進行盤點,從台灣、國際、策展、新創等面向做思考,提出有架構、有脈絡可循的三年節目規畫。擔任文建會主委時,深覺「台灣是一塊寶,沒有被大家所認識,沒有被大家所磨光,希望長期耕耘後,透過電視,專業工作者將台灣文化磨光成鑽石,讓民眾與國際認識鑽石台灣。」另外,她也積極拓展與友台合作,首開與民視合作,除了跨平台播出公視節目,未來將洽談技術、內容的合作;並引介公視培育出的優秀影視人才,與友台合作。她的最終願景是:「希望公視能變成品牌台灣,備受國際肯定。」
公共電視表示,如果按照時間序來看有關台灣認同的紀錄片,不難看出隨著政治氛圍的緊縮與開放,近兩年來,台灣的紀錄片終於能夠真正地在質與量上,直接地、正面地面對「認同差異」的議題。
公視紀錄片平台推出的【紀錄觀點】及【公視主題之夜】時段,由每週四晚上十點的【紀錄觀點】時段打頭陣,自2月2日起,陸續播出2016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河北臺北》(2/2)、旅日導演黃胤毓執導的《海的彼端》(2/9)、榮獲2016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華人紀錄片獎的《靈山》(2/16)、2016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2/23),以及導演吳米森最新紀錄片《再見原鄉》(3/2);【公視主題之夜】將於2月24日週五晚上十點播出日本記者酒井充子執導的《台灣人生》。或許認同問題在台灣複雜而難解,而這些紀錄片正反映了這個事實,甚至可以說,所有這些多元與不同的整合,正構成「台灣主體性」。
另外,【紀錄觀點】為尊重每位導演的創作,不再囿於一小時播出限制,特別推出「open end」,廣納各種長度作品,時段也由原先的每週二晚上十點播出,移每週四播出,與【十點全紀錄】時段對調。
自2月12日起,每週日中午十二點半播出的【公視經典電影院】時段,播出叫好又叫座佳片《女朋友男朋友》(2/12)、《風中家族》(2/19)、《香蕉天堂》數位修復版(2/26),主題涵蓋白色恐怖、野百合運動、解嚴等議題。2月22日至3月15日止,每週三晚上十點播出的深度報導節目《獨立特派員》,將連續四週播出『從德國到台灣—轉型正義之路』系列報導。2 月25日週六晚上6點15分播出的兒少新聞節目《青春發言人》,也將播與「台灣吧」合作的轉型正義相關影片。

%e5%85%ac%e8%a6%96_%e8%91%a3%e4%ba%8b%e9%95%b7%e9%99%b3%e9%83%81%e7%a7%80_%e7%b8%bd%e7%b6%93%e7%90%86%e6%9b%b9%e6%96%87%e5%82%9101
公視董事長陳郁秀(左)及總經理曹文傑。公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