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去年與法國國家視聽研究院(INA, Institut National de l’Audiovisuel)簽訂備忘錄,並實際展開合作,今於公視大樓舉辦工作坊,邀請法國INA工作人員來台灣分享如何運用數位化後的國家影音資源說一個好故事,產製出新的意義。INA數位典藏總監Frédéric Chéron、以及管理片庫描述標準與數位轉換的專案經理Anne Couteux、Xavier Lemarchand三人受邀來台,針對如何解放和鬆綁傳統電視台豐富數位片庫,以及片庫管理與線上檔案存取經驗。
法國INA於1975年成立,主責國家影視音典藏,有近千名員工在6個分支機構裡,共分為42個部門。每年約三分之二預算來自政府,另也進行商業發行,獲取額外三分之一的營收。INA數位典藏總監Frédéric Chéron表示,基於1986年法國訂立的通訊法,蒐集200萬小時公共廣播或電視電影的影音素材;2002年再通過「視聽呈繳制度」(Legal deposit)將典藏範圍包含到法國有線、衛星電視共168個頻道的內容,進行一周7天、每天24小時建檔工作。;目前有1800萬小時的典藏,每年約成長100萬小時。
他也表示,希望用數位影音保存文化,建構法國的歷史與共同記憶、國民共感,並分享給下個世代的人們,同時也提供給外界甚至全球,能夠重複運用法國保存的影音媒材。工作坊中Frédéric Chéron提到,INA秉持3-2-1的原則,影視音內容均建立3個副本、2個數位副本存放在數位中心,另外會有1個儲存於Betacam磁帶裡面,已保存超過130公里長的磁帶資料,放置在遠離巴黎市郊的片庫內,慎重保全所有影音內容。
此外,專案經理Anne Couteux也表示INA的資料,經過AI分析與人工辨識,建立重要字彙描述,能夠提供使用者快速檢索。另位專案經理Xavier Lemarchand則分享INA經營Youtube、臉書、推特及Instagram等社群,不定時放上影片以建立法國民眾懷舊感與共同記憶;也規劃教育片庫予教育界免費運用。同時INA運用舊影片為企業建構主題網站,以獲得營收;會中即展示INA為法國國鐵80周年所作影音網站。
公視董事長陳郁秀以自己留學法國經驗表示,法國在文化的運作上具深厚基礎,一年半前到INA訪問,看見法國新的國家政策,及傳統電視、電影轉換為數位匯流時代的改革。陳郁秀表示,在INA工作現場,有導演帶著學生進去檢索資料再利用,「而且這是常態工作,讓專業人士在學習階段就能運用國家資產」。
陳郁秀說「把過去重要的影音資料再利用,為新的世代講新的故事,產生不一樣的價值」。她也表示,公共電視是台灣的良心,更保存台灣20年來重要的新聞、影視音資料,但要把這些影音資產再利用仍有實務困難;開設工作坊進行研討,即希望提供台灣的政策參考,也是公視未來可以努力學習的目標。圖/公視